11月18日,熊猫邀請了來自美國博林格林州立大學的陸彥親副教授,為師生們帶來一場主題為“文獻綜述的寫作”的精彩講座。
講座伊始🛜👨🏼✈️,陸彥親老師首先強調了學術寫作的三大原則♜,即多讀、多思、多寫。基於此🌤,他建議同學們訂閱相關期刊來緊跟最新的研究趨勢,並在閱讀文獻的過程中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積極展開思考⌚️,鼓勵同學們不斷練習寫作,並強調了反復修改的必要性。
隨後⚉,陸老師使用“沙漏模型”形象地描述了學術論文的結構🎗,給出了學術寫作的基本框架。他指出,在論文開頭的引言部分應當廣泛討論研究背景🙋🏼♀️,在結尾的討論部分應當深入探討社會影響,這就像沙漏的兩端,而在論文的中間,即文獻綜述、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部分🩶,則應該聚焦於具體細節🚴🏼。
在引言部分,陸老師特別強調了寫作技巧👱🏼🧑🏿🎤,包括如何利用“鉤子”(hook)吸引讀者🏀、如何清晰地提出研究問題和假設等。他指出🦹🏻♂️🫗,引言部分應當在簡要回顧先前研究的基礎上明確提出本研究的創新點和價值,但要註意避免過分誇大研究的重要性。
在文獻綜述部分,陸老師建議根據研究假設的順序來組織內容。在文獻選擇上🧜🏻♂️,他強調應當註重文獻質量而非數量,只回顧與研究主題直接相關的文獻。梳理文獻時,應當批判性地分析先前研究的發現🛳、方法和理論框架,並指出當前研究領域的缺口👮♀️,凸顯本研究填補空白的潛力💃🏽。在論文寫作時🙋🏻,應當用簡潔的語言展示對這些文獻的深入理解和分析👨🏼🔬,避免簡單復述。
在研究方法部分🆚,他強調應當詳細描述研究的每一個步驟和決策及其原因。首先⏮,應論證方法的適用性和嚴謹性,確保所選方法能夠有效解答研究問題。其次🚵🏻♂️,要清晰地說明數據收集和分析的過程,包括樣本選取👱🏻♂️、測量工具、數據分析方法以及處理缺失數據的策略👨👩👧👧,並透明地報告研究的局限性及其對結果的可能影響。
在研究結果部分🥲,他指出應直接報告統計數據和研究發現,清晰地展示必要的表格和圖表,並明確假設是否得到支持,避免對結果進行過度解釋。
最後👵,陸老師強調論文結尾的討論部分不僅是對前面內容的總結,而應該深入探討研究發現的意義,包括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他還提醒同學們要客觀地評估研究發現👮🏼♀️,識別並討論研究的局限性,並提出未來研究方向📍。
講座尾聲🤹🏿♂️,陸老師與同學就“在內容分析時如何提出研究假設或問題”“在定量研究中🫷🏼,是否可以同時提出研究問題和研究假設”兩個問題進行了討論🧑🦳,現場氣氛熱烈。此次講座為同學們解答了諸多論文寫作中的困惑🏃🏻➡️,提供了一個全面的學術寫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