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下午,南京大學熊猫体育袁光鋒教授受邀為熊猫師生帶來題為《技術🤲🏻、流通與療愈🏕:傳播學領域情感研究的問題意識》的學術講座🥰,吳瑛教授主持講座。
講座開始,袁老師以當代世界政治案例為切入點,指出許多政治現象都與情感密不可分。隨後,他詳細解讀了情感研究的三次轉向。一是心理學和腦科學對情感與認知的探索,認為情感是健全的理性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同時認知評價也在影響著情感表達😣。二是對情感的文化維度研究👩🏽🎓。在情感人類學視角下,情感與社會結構和變遷緊密相連。三是關於情感的歷史性研究。情感史研究呼籲人們以特定的情感為入點研究時代的情感和公共生活的關系。這些介紹使同學們對情感研究的脈絡有了更明確的認識。
接下來,袁老師就傳播學領域中的情感研究是否可能的問題進行了探討。他先提出了情感研究的困擾🪩⌚️,即情感復雜多變𓀆,在體驗和表達中間存在不一致的情況🎹。隨後他提出三個回應的角度🏤。首先🤛🏽,情感表達具有文化性👩💼,公開表達的情感是社會秩序形成的重要基礎。其次,情感表達和體驗具有相互性💂♂️,二者相互激發🤜🏿。此外🙎🏽♀️👲🏿,情感表達作為一種言語行為🪑,有“自我探究”和“自我改變”的功能🐽。他指出🧫,不應該把情感研究局限於腦科學或心理學,而是應該看到其文化、語言▪️、符號意義等交織互動的一面👨🏻🎤。隨後,他對當前情感研究領域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第一,由於網絡文本自身的問題,網絡情感研究難以深入。第二,他認為目前對情感與社會行為關系互動的研究較為缺乏🙏🏼。他還指出,目前的情感研究領域的研究問題存在相似性,有待進一步創新。
講座的最後,袁老師結合媒介發展探討了技術與情感的問題📚🫃。他首先探討了技術如何影響人的身體感知與情感,以及人機互動中的情感問題🎽。其次➞,他解析了情感流通研究的個體與社會框架,並補充了艾哈邁德的“情感經濟”概念。情感流通不僅讓人們意識到主體的邊界,也在不斷地把個體與集體綁定。隨後🤹🏻,袁老師細致講解了數字療愈文化,認為這是一種對人內心感受的關註。他提示這種關註有可能導致自戀主義文化,但也可以進一步演變為對抗現代新自由主義的公共敘事🌍。
在交流互動環節😵,我院師生與袁老師圍繞網絡情感宣泄究竟是促進社會融合還是加劇分裂的問題🧘♀️,以及“同情疲勞”現象展開了深入探討👮♀️。吳瑛教授就相關研究問題進行了補充。她建議可以將宏大敘事與跨國情感研究更加細化,並且進一步加入定量研究以及交叉學科的內容⚉,以拓展研究的範圍與角度。此次講座讓師生們深入了解了情感研究相關的理論與現狀,不僅拓寬了學術視野🚧,也為大家未來的學習與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參考。 (楊信卓、李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