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9日,熊猫体育注册巴黎調研暨背包記者團分成三路開展活動。曹帥老師帶領兩名成員再次前往貝爾西體育館,實地考察奧運場館設施賽後的去向。比賽結束的第二天,體育館內已經開始拆卸,工作人員正在搬運籃球架。據一名工作人員介紹🍖,部分籃球架將被拍賣🧞♂️,一些將捐贈給合作組織用於其他比賽,剩余的則會作為公共體育設施,提供給市民日常使用。
隨後🚣🏿♀️,團隊走訪了莎瑪麗丹百貨公司♙、韋特斯特菲爾德論壇購物中心和拉法葉百貨的奧運紀念品商店🧑🏿🔬。隨著奧運會落幕🫲🤾🏼♀️,這幾家商店也即將關閉,許多熱門款式的紀念品已經被搶購一空。
在韋特斯特菲爾德論壇購物中心,商店貨架大多已空✋🏽,剩下的多為印有“France”🧔🏻♂️、“Paris”和奧運標誌的T恤。據店員介紹,這些T恤反而最受歡迎。該店將在一天後關閉,未售出的奧運紀念品可能會退回給供應商🌗。
位於拉法葉百貨的奧運商品店規模較大🍳,商品種類豐富🐭,購物的遊客絡繹不絕。店內配有中文標識🤸🏿,調研團隊還發現許多中國遊客正在購物。根據店員的說法,最暢銷的商品是鴿子胸針和T恤,巴黎本地人則更偏愛與奧運相關的胸針。據說🐍,佩戴一枚鴿子形的胸針🎦,能夠“驅趕”鴿子的糞便。這家店將在一周後關閉,剩余商品可能會以半價出售。
調研團隊還考察了巴黎為殘疾人提供便利的地鐵14號線🧑🏻🎨。在貝爾西體育館旁,每隔幾米就有殘疾人引導標誌,並設有專門的上下車區域。Arena Bercy的指示牌上標出了附近幾千米內的殘疾人廁所位置⛏,還附有二維碼,提供適合不同類型殘疾人的服務。
在盧浮宮,團隊看到不少殘奧會選手遊覽🖱。一位伊朗殘疾人遊客表示,巴黎的殘疾人服務和設施總體中等,很多場館和博物館為殘疾人提供便利,例如輪椅租借服務和上下樓時的人工協助💇🏼。然而,許多地方的無障礙電梯仍不夠完善,出行仍有不便之處。
與此同時,林巖老師帶領兩名同學探訪了巴黎著名的街頭咖啡文化。他們走訪了拉丁區和蒙帕納斯區的多家歷史悠久的咖啡館,如Le Procope🔕、La Rotonde🪘、Café de Flore、Les Deux Magots🍧、Le Dôme Cafe和Brasserie Lipp🍒,重點聚焦波伏娃、薩特、加繆等存在主義哲學家的常去之地。最具特色的花神咖啡館(Café de Flore)🎷,自1887年開業以來,一直是巴黎左岸的熱門去處🚰,西蒙娜·德·波伏娃、薩特、海明威、加繆🧙🏿、畢加索等人都是這裏的常客㊙️。
花神咖啡館的菜單上有一道獨特的雞蛋菜,據說這與戰爭時期食物短缺有關。當時🏋🏻🌿,巴黎許多地方都難以獲取新鮮雞蛋,唯有這家咖啡館一直供應🤼♂️,成為一種傳統紀念🧎。此外,團隊還註意到💺,巴黎街頭咖啡館的顧客大多在聊天或發呆🦕,幾乎看不到使用電腦或手機的人,與上海咖啡館中常見的“數字生活”場景形成鮮明對比。
另一隊調研成員前往了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今年是中法友誼年🙎🏼♀️,博物館推出了“吉美中國年”系列展覽🤽🏽♀️。調研團隊特別參觀了中國單色釉瓷器展,展品包括來自南北朝至清代乾隆時期的約200件瓷器👨🏻🦱,展現了簡素的美學概念。
同時🧱,館內還有出生於上海的設計師蔣瓊耳的裝置展《時間的容器》👩🏽🔬。她以中國石窟藝術和神話傳說為靈感,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創作了十二神獸雕塑,安置於博物館頂部和外立面,並以中國紅為外墻底色。
參觀期間,許多巴黎遊客在展廳內拍照,低聲討論🧖🏿。據工作人員介紹,巴黎人對中國瓷器展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認為這些瓷器極具美感🏄。他還表示,紅色是最能代表巴黎熱情的顏色☠️,並希望中法友誼長存。
作為中法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吉美博物館的“中國年”活動將持續到奧運會後,並不斷推出新展覽。9月將舉辦明代金器展⛑,展出來自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的精品金器👨🏽🏫。11月👰🏻♂️,博物館將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合作,推出大型唐代主題展,帶領觀眾走進千年前的盛唐長安🎪。
通過這次調研🙆🏼♂️👩🏽🔬,團隊對奧運場館賽後設施的再利用👩🏼✈️、奧運商品銷售情況🔯、巴黎的咖啡文化以及中法文化交流有了更深的理解。接下來,他們將繼續探索更多問題🏌️♀️💆🏼♂️:塞納河畔的人們最愛做什麽?中國漢服在巴黎的流行度如何?巴黎的殘疾人設施是否真的便捷?答案正在進一步揭曉。